鹌鹑的孵化方法
鹌鹑蛋的保存方法
1、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:蛋产出母体外,胚胎发育暂时停止,随后,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胚胎又开始发育,当环境温度偏高,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时,则胚胎发育不完全和不稳定,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,当环境温度长期偏低(0℃)。虽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状态,但胚胎活力严重下降,甚至死亡。一般种蛋保存适宜温度为13-18℃,保存时间长,采用温度下限,保存时间短,采用温度上限。
2、种蛋保存的适宜相对湿度:种蛋蛋壳上约有7500个直径为1.5-15微米的气孔,种蛋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这些小孔不断蒸发,其速度与贮存的湿度成反比。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5-80%,此外不要让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种蛋。
3、种蛋保存时间:种蛋即使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下,孵化率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,蛋白杀菌的特性下降。蛋内水分蒸发增多,改变了蛋内的pH值,引起蛋黄系带和蛋黄膜变脆,由于蛋内各种酶的活动,引起胚胎衰弱及营养物质变性,降低了胚胎生活力,残余细菌的繁殖危及胚胎,导致孵化率下降。一般认为种蛋保存时间为5-7天为宜,不要超过两周。
鹌鹑蛋的孵化技术:
(1)温度孵化室的温度应保持20-25℃,孵化期内的温度保持 38 一 39 ℃ ( 100 . 5 一 102 华氏度)。季节与气温不同,孵化期内的温度可在0.5摄氏度左右的范围内变动。冬天孵化器的温度可提高0.5摄氏度,夏季则降低0.5摄氏度。另外,平面孵化机比立体孵化机的温度要高0.5摄氏度。
(2)湿度孵化的前中期相对湿度为60%,后期为70%,孵化到15-16天时,每天往蛋壳上喷洒35摄氏度的温雾水一次,使蛋壳易被啄破,利于出壳。为保持湿度,可在孵化器底层放置水盘或者湿毛巾。
( 3 )通风通风主要在于供给胚胎氧”气,排除二氧化碳。方法是,通过孵化期的通气孔开关来调节,孵化前期将通气孔打开少许,中期打开一半,后期全打开。
(4)照蛋孵化期间,一般照蛋两次,第一次照蛋是在孵化后5-6天,取出无精蛋;第二次照蛋是在孵化后的12-13天,主要出去死胚蛋。
鹌鹑胚胎发育特征卵子和精子在输卵管伞布受精后形成合子,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发育到囊胚期或者原肠期,蛋产出后胚胎暂时处于休眠状态。处于休眠状态的种蛋,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雏鹑的过程称孵化。鹌鹑的孵化期为17-18天。每个胚龄的发育特征如下:
1.胚龄:蛋黄表面有一直径0.7-1.1厘米的大圆盘称为胚盘(未受精的蛋时一个白点称胚珠)。胚胎发育开始,气管原基出现。
2.胚龄:卵黄表面的卵黄囊血管形成,心脏开始跳动。
3 胚龄:胚体变成蚊子大小,眼球开始着色。四肢、尿囊、羊膜、胚体弯曲。
4 胚龄:胚体增大与卵黄囊血管形成蜘蛛样。胚胎头部大,眼睛特别大而明显,胚体呈弯曲状。
5 胚龄:眼睛色素加深,四肢开始发育,尿囊血管向小头延伸,羊水增多。喙部形成,但未角质化。
6 胚龄:胎动明显,躯干增长,尾部明显,眼球黑色素沉积明显,上喙尖端有一明显白色齿状突。
7 胚龄:卵黄囊吸收蛋白中的水分后达到最大值,可见眼睑。尿囊血管继续延伸扩展。
8 胚龄:尿囊血管加粗,颜色变深,胚胎下沉。体表长出绒毛,栗色羽鹌鹑背侧绒毛变黑,毛囊发育明显,呼吸系统发育,趾爪分开。
9 胚龄:胚胎呈现雏鹑形,喙尖齿状突明显角质化。尿囊包裹蛋的全部内容物,即尿囊血管在小头合在一起称“合拢”。
10 胚龄:胎毛遍布全身,继续生长,胚胎能动。栗羽鹌鹑出现黑色条纹。胚胎蛋白逐渐变少。
11 胚龄:胚胎继续发育,胚体增大,喙角质化,爪发白。气室变大,小头蛋白变得更少。
12 胚龄:胚体继续增大,内部器官及绒毛继续生长发育,卵黄部分吸人腹腔,蛋白吸收干净,俗称封门 。
13 胚龄:胚体继续生长,蛋黄利用加快,羊水、尿囊液开始变少,气室变斜。
14 胚龄:胚体的颈、翅、爪有的开始升人气室,开始用肺呼吸,胚胎运动明显。
15 胚龄:气室加大,胎动更加明显、有力。缘进人气室,开始了肺呼吸,卵黄吸收入腹内,尿囊血管开始萎缩,有的肛胎已啄壳,能听到小鹌鹑的叫声。
16 胚龄:大部分已啄壳,开始出雏。羊膜脱落,尿囊萎缩, 卵黄囊全部吸收人腹腔,个别胚胎仍然未吸收完全。
17 胚龄:大量出雏。雏鹑发育完全,脱壳而出,经几小时个十几小时在出雏器内风干后站立跑动,鸣叫有力。
18 胚龄:绝人部分已出雏,剩余出壳较晚的残雏、弱雏出雏结束,不能自们出壳的人工助产。
( 5 )翻蛋目的在于使蛋受热 均匀,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,并促进胚胎活动,保持胎位正常。入孵后1-14天前,每天翻蛋8-12次,即每 2 一 3 小时翻蛋一次,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。14 天后不再翻蛋。
( 6 )晾蛋在孵化的中后期随着胚胎逐日增长,体内物质代谢增强,产生大量的热,同时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,进行晾蛋可以使胚胎排出过剩的体热,降低温度,促进气体的代谢和交换。晾蛋的次数、时间长短随着外界气温和胚龄而定。在孵化中后期,外界气温较低时,每天晾蛋1次,每次15分钟。在孵化后期,外界气温较高时,每天晾蛋次数为 2 次,每次晾蛋时间为 20-30 分钟,晾蛋时将蛋面温度降至 32 ℃ 左右,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孵化温度 。
种蛋上蛋前的准备
( 1 )消毒 将选好的种蛋用新洁而灭、安力 2000 等浸泡、消毒、洗涤 5 分钟,也可用高锰酸钾洗涤消毒或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(如前述)。操作人员应戴橡胶手套,防止药物长期作用于皮肤对人体有害。
( 2 )码盘 将消毒后的种蛋小头朝下、大头朝上,这种放置称码盘。码盘时应气室朝上,防止将破蛋码人盘中。由于鹌鹑种蛋皮薄易破损,因此应轻拿、轻放,防止损伤蛋壳。
( 3 )照检用照蛋器在黑暗条件下从蛋的大头透视,挑出裂纹蛋和破蛋,挑出游动气 室蛋和气室不在大头的蛋。
( 4 )喷雾消毒 码盘、照检后的种蛋放置到蛋车上用喷雾器喷雾消毒。使用的消毒药 不能对胚胎发育有害。
( 5 )预温冬季、早春和晚秋季节,孵化室外的气温比孵化室内温度低,温差比较大。当从外地或种鹑舍运到孵化室内的种蛋开箱后,种蛋表面会凝结一层细小的水珠,这种现象 称出汗。预温就是将种蛋放置在25 一30 ℃ 的室内,缓慢升温24 小时,使蛋温和室温平衡。未经预温的种蛋人孵后会出汗,使孵化率下降。
( 6 )上蛋种蛋码盘后将蛋盘放人蛋盘车上的蛋盘架内,再将蛋车或蛋盘放人孵化器 的过程称上蛋。上蛋时应注意如下事项:①计算出壳时间。上蛋后约需 6 小时蛋温升至孵化温度,需 17 一 18 天出壳。出壳或拣雏时间以中午12点至下午2 时为宜。这样出壳后,晚上 12 时以前可以接种完马立克疫苗。接种疫苗后雏鹑放置 4 一6 小时,第2 天清晨发货,可在白天将雏鹑运到目的地。 ②固定好蛋盘,防止脱盘。码盘后的蛋盘要放到蛋盘架上。蛋盘放到蛋盘架上时,用两手的大拇指卡住蛋盘,用两手的食指向外轻拉蛋盘,检查蛋盘是否放置到准确位置。有的蛋盘下面有钉,蛋盘架上有孔,钉与孔是相对的,上蛋时钉应插人到孔内。③蛋车推入孵蛋器内后与翻蛋装置相嵌合配套,防止损坏翻蛋系统或蛋车。蛋车要用 刹车块固定,防止时间长了脱车。蛋车推入后关好机门再开机,防止蛋盘脱盘。 ④熏蒸消毒 。上蛋后将孵化机门、通风口关闭,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分钟。 落盘、出雏、助产和雌雄鉴别
(l )落盘落盘是在孵化的14 一16 天。落盘后不再翻蛋,蛋平放在出雏器中。蛋与蛋只见不能过分拥挤,否则不利于出壳和通风,孵化率下降。蛋和蛋只见距离大,出壳温度相对较低,出壳不整齐,或者出壳时间推迟,孵化率下降。落盘后孵化湿度调节至70%以上。从观察窗口看到有2%—10%鹌鹑出壳时,将出雏器内温度降到37.2-37.5摄氏度。出雏期不宜经常打开机门。每打开机门1次,孵化率就下降一定的比例,出壳时间相应推迟。
(2)出雏与助产孵化的第16天啄壳,第17天大量出壳,延续至第18天出完。出雏期应该注意:①稳定温度,不能降温,保证湿度在70%以上。②等到雏鹑出壳80%以上时打开机门拣雏一次,第18天最后1次拣雏。杜绝出雏期间打开机门观察出雏情况,可通过观察窗进行。 ③ 出雏室内的温度提高到 25 一 28 ℃ ,以免拣雏后雏鹑受寒死亡。 ④ 拣雏速度要快。每个运雏盒分4 格,每格内装 25 只,放于28 ℃、湿度70 % 的暂贮室内,接种马立克疫苗。未出壳的蛋重新放入出雏器内继续出雏。对于破壳处发黄、羽毛变干、尿囊枯竭的蛋要人工助产。人工助产时将鹌鹑的头拉出,让其自行脱去下部蛋壳。出壳完毕后,蛋壳和雏鹑分开放置,并尽快将蛋壳送到室外。⑤出壳后的雏鹑不宜在出雏器内时间过长,不然会脱水死亡。应在最短的时间里将雏 鹑运到育雏舍,放入保温箱内。 ⑥准确清查出雏数量,统计出雏成绩。出雏结束后,清理、清洗和消毒孵化设施,统 计分析孵化成绩,总结经验教训,以利进一步提高孵化成绩。( 3 )雌雄鉴别非自别雌雄的初生雏鹑,从外表上很难区别,而需采用肛门鉴别法来区 分雌雄。①肛门鉴别法。国际上通行此法,鉴别者须经专门训练,准确率高时可达 99 %。鉴别的姿势要求正确,轻巧迅速,并应在出雏后6 小时内空腹进行。鉴别时,在 l00瓦的白炽灯光线下,用左手将雏鹑的头朝下,背紧贴手掌心,并轻握固定。再以左手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鹑体,接着用右手手指河拇指将雏鹑的泄殖腔上下轻轻拨开。如果泄殖腔的粘膜呈黄色,其下壁中央有一小的生殖突起,极为雄性:反之,如呈现淡黑色,无生殖突起,则为雌性。由于初生雏鹑的泄殖腔粘膜色泽不一,致使鉴别困难。加之雏鹑个体太小,保定与翻检泄殖腔非常困难,易直接伤害鹑体,影响成活率与生长发育。②自别雌雄法。利用特定配套系和伴性遗传原理,按照初生雏鹑胎毛颜色而自别雌雄。如利用中国白羽鹤鹑与栗褐羽的朝鲜母鹑或者与法国肉用母鹑杂交,其子代雏鹑淡黄色为雌性,栗褐色为雄性。据测定,自别雌雄的准确率为100%,已在我国推广应用。③子鹑的外貌性别鉴定。初生雏鹑的雌雄,从外貌上极难鉴别,但长到3 周龄后就较容易从外貌上加以鉴别。雏鹑初级换羽后,只要羽毛生长正常,凡栗褐羽型仔鹑可据羽毛形状与色斑鉴别。雄鹑胸部开始长出红褐色的胸羽,其上偶有黑色斑点少数母鹑胸羽酷似公鹑,加之其脸部与下颌部尚未换好新羽,常导致鉴别错误。l 月龄的仔鹑一般已基本换好体躯部的永久羽。栗褐羽系鹑,且公鹑在脸、下颌、喉部 开始出现赤褐色,胸羽为淡红色,偶有少数小黑点。主腹部呈淡黄色,胸部较宽。有的已开始啼鸣。母鹑脸部为黄自色,下领与喉部为自灰色,胸部密缀有许多黑色小斑点,其分布范围状似鸡心,整齐而素雅,腹部灰白色。尽管少数母鹑胸部羽毛底色酷似公鹑,可再检查其下颌与喉部颜色,可正确鉴别。母鹑鸣声低而短促,似蟋蟀叫声。